外墻滲漏問題,涂料和膩子不是主因!看看如何防治?
建筑工程外墻面滲漏是質量常見問題,輕者室內墻面滲水,重者造成室內墻面抹灰層脫落,影響美觀或使用功能。外墻滲漏常見于外墻根部和頂部、混凝土與砌體交接處、窗框周邊、陽臺欄板或空調板根部、結構沉降縫、雨水管接口處、墻體預留洞和預埋管箱等部位。
原因分析:
設計原因,對外墻容易產生滲漏的部位,設計未采取防滲漏措施。材料原因,砌筑砂漿和外墻面打底砂漿未嚴格按配合比拌制,攪拌不均勻,導致局部砂漿強底低,不夠密實、飽滿、容易引起滲漏水。外墻飾面磚缺角破損,門窗材質不合格易產生變形,窗框與墻體連接處四周所用的防水密封材料質量不合格。
施工原因:
砌體原因,砌體材料在運輸與施工過程中容易產生破損,缺棱掉角等缺陷。由于在施工中使用破損材料降低了墻體的抗滲能力。
未嚴格控制砌體的磚皮數,使頂皮磚無法按規定斜砌,采用平砌或用細石混凝土封堵時,未堵嚴,與上部梁間存在縫隙;未等到砌體充分沉降后再在頂部斜砌或封堵,砌體沉降后與梁間形成縫隙;砌體灰縫,特別是立縫,砂漿不飽滿;砌體中架眼封堵不嚴密;砌塊砌筑前未充分濕潤,砂漿中的水份被吸收,從而造成砂漿強度偏低,砌體整體承載力不足,產生墻體裂縫。
外墻混凝土柱(窗過梁)與砌體連接處漏埋拉結筋或拉結筋設置不牢,拉結筋間距、數量、長度不符合規范要求,由于砌體本身收縮的特性及混凝土、砌體溫度膨脹系數差異,抹灰時又未采取玻纖布加強層,導致混凝土構件與砌體間產生裂縫,引發滲漏。
混凝土原因:
混凝土爛根、蜂窩、孔洞等外觀質量缺陷產生滲水通道造成滲水。
后澆筑陽臺欄板時,根部施工縫未按規定進行處理,施工縫處混凝土不密實或其它混凝土外觀質量缺陷,在欄板根部產生滲水縫隙。
抹灰層的施工質量:外墻抹灰層一次性打底太厚,又未采取加強措施而產生收縮裂縫;混凝土構件表面太光滑,結合不良,在外力作用下產生裂縫;外墻大面積打底而未設置分格縫,在溫差作用下產生不規則裂縫造成滲漏;抹灰層施工完成后未及時養護或養護不足造成砂漿強度降低產生裂縫。
遮陽板、雨篷和陽臺等水平構件飾面層施工時,未找坡,甚至倒坡,造成返倒水或積水,引起墻體根部滲水。外窗臺未設置滴水線和外低內高坡度太小等造成門窗邊滲漏。
門窗與墻體的連接處,臨時固定用木楔未取出,縫隙填塞不密實,或未留出打密封膠的縫槽,導致門窗周邊滲漏。
飾面層的質量:膩子層的開裂。由于所使用的外墻膩子質量存在缺陷,抗裂性差;或者由于施工操作不當、配比不當,膩子批刮上墻后因為干縮、開裂從而影響到涂料面層。
涂料面層的開裂:某些存在質量問題的涂料由于抗裂性能差,或由于施工不當,涂刷上墻不久,經風吹日曬后易出現干縮龜裂及其它質量問題。
外墻飾面磚裂縫、缺角破損;飾面磚間勾縫不密實;采取無縫鑲貼時,飾面磚間細小縫隙未打膠。
外墻施工時預留的孔、洞封塞不嚴,穿外墻管道周邊處理不當引起滲水。建筑的井字架口、上人電梯口、塔吊附墻桿、模板穿墻套管、穿外墻管道套管周邊等部位,封堵不密實,便會形成滲水通道,造成滲漏。
防治措施
設計措施:依據《建筑外墻防水工程技術規程》等有關外墻防水的設計規范,明確外墻防水工程的構造、防水層材料的選擇及節點密封防水構造等要求。當遇到門窗洞口時,應在洞口四角處沿 45°方向補貼一塊 200mmx300mm的標準網格布,以防止外墻外保溫系統開裂。對門窗洞口四周、外墻細部及突出墻面構件等應做好防水、保溫細部設計,出具節點詳圖。
在外墻外保溫系統上安裝的設備或管道應固定到基層上,并應做密封和防水設計,施工圖中應給出施工做法。外墻保溫板嚴禁直接粘貼在未抹底灰找平后的砌體上,應抹底灰找平后再粘貼。抹灰層應采用水泥砂漿,強度等級不應低于M5。抹灰后,應在砌體與混凝土構件的接縫處,做一道防水,沿接縫兩側各150mm寬。在不同結構材料交接處,設計應采取每邊不少于150mm的耐堿玻璃纖維網布或熱鍍鋅電焊網作抗裂增強處理。
材料選擇:對進入施工現場的砌塊、水泥、砂、飾面磚和門窗型材等材料,嚴格檢查生產或供應廠家資質、產品出廠合格證和檢驗報告,并按規定抽取樣品送檢,發現不合格材料及時清退出場,以杜絕規格、質量和性能不合格的材料用在工程上。
施工措施:外墻基層處理及找平層施工應符合下列要求:抹灰前應先堵好架眼及孔洞。填堵眼、孔、洞的砂漿或細石混凝土材料可加入5%微膨脹劑,以此消除填充材料的干縮,避免形成細小縫隙,留下隱患。封堵腳手架眼和孔洞前,應清理干凈孔洞內雜物,澆水濕潤。穿墻螺栓孔宜采用聚氨酯發泡劑和防水膨脹干硬性水泥砂漿填塞密實,封堵后孔洞外側表面應進行防水處理。
應保證飾面磚的基層有足夠的強度,粘貼飾面磚時應將磚縫及時劃清、劃凈,并使用專用嵌縫料、制作專用金屬勾縫工具勾縫,勾縫應光滑密實,不得開裂。飾面磚采取無縫鑲貼時,飾面磚間細小縫隙應打膠。在外露飾件的根部及穿墻管道與套管間縫隙,嚴格按規范要求,使用密封膠進行封閉。
保溫板與其它構件(混凝土結構、窗框或輔框、穿保溫支架等)接觸部位縫隙用發泡膠填充密實,達到“軟連接”,防止開裂和竄水。
大模內置有網保溫板體系,如果不能保證鋼絲網與保溫板之間的凈距離,表面抹灰時應在抹灰層的外三分之一厚度內,增設一層同型號的鋼絲網,用專用錨栓固定于結構層上,有效錨固深度不小于7d(d為螺桿直徑),錨栓間距雙向@500㎜梅花形布置。
管理措施:外保溫體系施工前應做樣板墻,樣板墻應涵蓋保溫體系的主要節點的做法(突出墻面的構件如,門窗口處、轉角部位、檐口、勒腳等),并經建設、施工、監理等單位認可后方可展開施工。對凸出墻面的構件處進行保溫層施工時,應遵循上面壓側面、側面壓下面的順序作業,避免出現朝天縫。
質量控制重點:外墻保溫施工應制定專項施工方案,并嚴格按方案組織實施;填充墻與混凝土構件的連接時應增加網格布等加強措施;外墻施工預留孔洞、架眼、模板拉桿、穿墻管道等部位應按設計或規范要求封堵嚴密。